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步入会场。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当地时间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在这个东南亚热带海岛,世界和地区大国的领导人面对面围坐一张会议桌前,共商全球性挑战的应对之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以至于在G20巴厘岛峰会开始前,英国广播公司(BBC)预测称:“这个隶属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将举办可能是二十国集团历次以来,最微妙和最紧张的一次峰会。”
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在峰会第一阶段上的讲话主题是“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其中呼吁各方团结、共展责任担当之意尽显。讲话中的这句印尼谚语,也成为习近平在G20巴厘岛峰会表达中方倡议的缩影。在外界看来,面对经济总量约占全球85%的G20成员,“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正是在呼吁“团结”。
习近平既阐明团结的意义,也指明分裂的后果。他直言,“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在世界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中方明确表达,构筑“小院高墙”也好,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也罢,都是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只会割裂世界,阻碍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
“无论是世界经济脆弱性突出,还是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背后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没有进行有效的团结合作。”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指出,中方在G20巴厘岛峰会场合借当地谚语高调呼吁团结,正是直指当前问题的根本,强调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同舟共济应对挑战。
其实,“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这一谚语,并不是习近平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引用。在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样藉此强调,要积极推动亚洲合作,指出“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则谚语,两处场合,寓意相通。
由此也可更清晰地看出,中方强调加强团结的目的之一正是促进合作。这一立场也符合国际社会期待,正如印尼《雅加达邮报》在会前向与会各国领导人发出的呼吁:“来巴厘岛请不要只是奔着吵架”。
合作,理应成为G20的共识。在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所提的中方倡议既着眼粮食、能源安全这一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聚焦长远的合作目标,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中方强调的合作领域既瞄准当前合作的堵点,也划出国际合作的重点。”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表示,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被提上主要议程是要解决最迫在眉睫的难点,而包容、普惠、韧性的发展要求是因应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提出的治本策略。
事实上,G20这一机制正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加强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危机解决机制”。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G20于当年11月召开第一次领导人峰会,意图通过团结合作、共同协调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预测,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经济体将在2022年或2023年出现萎缩。世界期待G20再次展现“危机应对”的合作力、行动力。
因此,有评论指出,习近平引用这句印尼谚语背后,同样也有一层回溯G20初心之意。正如他在发言中所言,“我历来主张,二十国集团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
“G20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通过团结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高飞分析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方表明了G20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是意在强调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能真正回归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回归理性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发挥团结合作的作用,以实现“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目标。
“共同复苏、强劲复苏”,正是此次峰会的主题。这几天,这一主题标语在巴厘岛随处可见,与岛上随处可见的甘蔗和香茅元素一样,峰会时刻的这一热带岛屿,正以自己的方式带给世人启迪。(完)
这粒进球为何让人感动(体坛走笔)******
近日,国际足联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普斯卡什奖候选名单。这项以匈牙利传奇球星、前皇家马德里队名将普斯卡什名字命名的奖项,旨在表彰该年度绿茵场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
2022年度的11个候选进球中,既有法国球星姆巴佩在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上的“凌空斩”和巴西球员理查利森的惊天倒钩,也有英格兰女足球员罗索脚后跟的绝妙补射。然而,在星光熠熠的名单中,一个特殊的进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2022年11月举行的一场截肢者足球比赛中,35岁的残疾人球员奥莱克西接到队友的右路传中,左手拄拐高高“飞起”,右脚凌空抽射破门。这粒惊世骇俗的进球让场上的队友惊叹不已,纷纷上前送上祝贺。
在足球场上,健全人要想打进观赏性如此之高的进球尚有很大难度,更不用说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了。国际足联公布候选名单之后,奥莱克西的进球视频一下子吸引了世界球迷的关注和惊叹。很多人说,从奥莱克西的进球中看到了足球的真谛、生命的力量。
在截肢前,奥莱克西曾是一名业余联赛的守门员。2010年,年仅23岁的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痛别球场的他只能坐在轮椅上,整日与香烟和泪水为伴。经历了人生的灰暗时光,足球再度让奥莱克西看到光亮。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成为一名足球教练,随后又接触了截肢者足球运动。回到球场的他虽然架起了双拐,但对足球的热情却更胜以往。2022年,奥莱克西入选了国家队,代表波兰队参加了截肢者足球世界杯。
正如奥莱克西所言,是足球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他说,希望此次入围能够激励全世界的残疾人足球运动员,推动截肢者足球运动的发展。
奥莱克西的故事,正是足球之力量的写照。在中国,也有一支令人骄傲和感动的足球队。去年底,中国盲人足球队获得了亚大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拿到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入场券。多年来,这支盲人足球队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盲人足球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因为足球,很多盲人孩子变得自信自强,从不敢走、不敢跑,到自在驰骋、笑对伤病。明年的残奥会舞台上,他们将继续为了心中的光亮顽强拼搏。
拄着拐杖,也能在球门前凌空翱翔;双目失明,也能在球场上闻声奔跑。这样的足球,谁能不爱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月18日第09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