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禁大陆白萝卜等产品,被批“为报复而报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程东】台湾出口到大陆的多项食品因未完成注册而陆续暂停后,民进党当局不但诬称大陆“突袭”,还禁止大陆白萝卜等进口。
据台湾《中国时报》15日报道,台“食药署”公布所谓“最新边境食品不合格名单”,多数是来自大陆的产品,包括半年内累计第20批“违规”的调味盒,6项农药超标的茉莉花、农药残留的白萝卜等。“食药署”北区管理局科长陈庆裕称,大陆出口食品容器已多次违规,自今年4月中旬起就针对此类批号采取百分之百逐批查验。“卫生福利部部长”薛瑞元14日还声称,“它就农药超标,你还要让它进来吗?”
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认为,台当局公布的时机敏感,担心大陆采取更多的措施。国民党“立委”李德维直言“不要为了报复而报复”,而台方报复对岸是对台湾不利,因为大陆购买台湾的产品居多。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15日撰文称,大陆早在2021年就针对进口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制定规范,要求各方配合,并非针对台湾,日本因为提早应对,出口大陆产品反而比前一年增加30%。台湾则因“九合一”选举忙成一团,时任“卫福部部长”的陈时中又落跑参选台北市长,造成很多产品因违反大陆规定而不能销售到对岸。这次风波暴露出台方处理两岸关系的一些严重问题。大陆每次禁止台方销售农渔产品到对岸,都有凭有据。而蔡英文当局除了谩骂之外,拿不出任何解决之道。文章称,民进党过去动辄批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糖衣毒药”,但在执政后含住这个“奶嘴”不放。蔡当局还成天担心大陆随时会撤销ECFA,让岛内经济蒙受重大损失。台湾通过ECFA每年从大陆赚进巨额外汇,却经常抨击大陆,还用“抗中保台”挑起两岸矛盾。陈一新直言,“一面拿人好处,一面还要骂人,更无视人民的需要,置人民福祉不顾,不仅失格,也非为政之道”。(环球时报)
粤政协港澳委员热议“通关”湾区利好****** 中新社广州1月11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在广州举行。港澳委员热议香港和内地逐步恢复“通关”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利好。 今年1月8日开始,香港与内地恢复首阶段“通关”。不少港澳政协委员带着新鲜出炉的提案“北上”。 1月8日,香港与内地首日“通关”,有前来迎接的亲友与香港旅客相拥。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刘良此前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工作十余年,如今回到广东工作,担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刘良表示,近年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三地推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成效显著。“通关”能便利三地人员交往和合作拓展,对粤港澳中医药深度合作融合发展也将产生很好的带动作用。 “在发展中医药方面,港澳国际渠道广阔,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而广东可以为港澳地区提供人才、原料和技术支持。三地‘复通’后,可以提高融合效率,加快打造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建立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及其质量标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高层次国际合作。”刘良说。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林至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与世界各地一样,都在抢人才,恢复‘通关’后,有利于湾区更好地吸引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加入。”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美仪表示,如今可以观察到澳门的游客越来越多,路面车流日渐繁忙,热闹的景象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恢复“通关”后,粤港两地如何更好融合发展?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认为,粤港融合实质上是“差异化互补”,在保留各自基础优势上,进行合作和互补,塑造全新的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表示,香港可以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寻找海内外发展机遇。香港科创企业也应该把握机遇,为大湾区引进更多优质的科创项目。 “我们应当‘乘势而为’,加快做好人才流通、基建联通、机制互通、资金融通以及资讯畅通等工作。”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说,在基建连通方面,按照“轨道上的大湾区”要求,建议加快推进广中珠澳高铁、深港西部铁路等大型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同时,根据恢复“通关”后的实际需求,尽快加密广深港高铁在庆盛站的停靠班次。 而在资金融通方面,郭基煇建议广东以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为试点,适当降低港澳企业设立跨境资金池的相关要求,并在资金使用方面给予更大弹性,为港澳企业在大湾区投资兴业提供资金融通便利。(完)
|